普通欧芹蛙

Pelodytes punctatus (Daudin, 1802)

0:00 0:00

系统分类

Amphibia → Anura → Pelodytidae → Pelodytes → Pelodytes punctatus

地方名称

Granoûglia, Baggettu

描述

普通欧芹蛙是一种体型较小的两栖动物,身体纤细灵活,具有突出的眼睛和垂直的瞳孔,背部覆盖着不规则的疣状突起,底色为灰绿色,点缀着鲜绿色斑点,形似新鲜欧芹的外观。

这种特征使其在国际上也被赋予了“欧芹蛙”这一有趣的昵称。

体长几乎从不超过5厘米;头部扁平,鼓膜不甚明显,后肢趾细长且部分蹼状。

雄性在繁殖季节,臂部、前臂、胸部及前两指会出现深色婚垫。

蝌蚪呈褐灰色,在生长后期颜色会变得更浅且更均匀。

如能越冬,体长可达6厘米,并于春季完成变态。

繁殖季节时,雄性的叫声——一种金属感且低沉的声音,经常在水下发出,类似于叮当声,或用历史学家贝内代托·兰扎的描述来说,像“鞋底吱吱声”——成为夜晚水体附近的标志性声音;雌性有时会以柔和的叫声回应。

分布

斑点欧芹蛙( Pelodytes punctatus )是该属在意大利唯一的代表,分布于利古里亚西部和中部(萨沃纳省和因佩里亚省)以及皮埃蒙特南部部分地区(库内奥、阿斯蒂和亚历山德里亚省),种群分布较为零散。

在萨沃纳省,主要分布于阿尔贝加与勒马涅之间的内陆地区,并延伸至菲纳莱地区;向西已知分布至文蒂米利亚和迪亚诺马里纳。

在意大利,该物种严格局限于海拔300米以下的第勒尼安一侧,从未越过主要分水岭。

其出现表明该地环境依然原始且生物多样性丰富。

栖息地

普通欧芹蛙极为隐蔽且善于伪装,大部分时间藏身于树干缝隙、大石块下、干石墙内,或较少见地埋于土中。

它偏好典型地中海环境,如灌丛、松林、灌木丛和农田边缘地带,并始终保持对阴凉、湿润微环境的高度依赖。

偶尔也有在洞穴内发现的记录。

繁殖期时,会出现在水塘、池塘及小型临时水体中,利用春秋季节的降雨;在这些环境中,该物种最为显眼。

习性

其繁殖策略包括两个明显的活动高峰:春季和秋季,均紧随持续降雨之后。

成体多为夜行性,会前往繁殖地进行腋抱配对——这被认为是无尾目中较为原始的特征,持续数小时之久。

雌性常在同一夜间产下数条典型的袖状卵带,附着于水下植物:每条卵带可含40至300枚卵,偶有极少数例外数量更多。

胚胎发育差异较大:秋季孵化的蝌蚪可越冬,春季完成变态;春季孵化的蝌蚪则约六周完成发育。

变态时,两批幼体体型差异有助于减少食物竞争。

繁殖季偶有观察到雄性或不同物种(如地中海树蛙 Hyla meridionalis )之间的腋抱现象。

食性

成体以多种节肢动物为食,尤喜夜行和有翅昆虫,捕食动作灵活敏捷。

在人工控制的重引入条件下,显示出对小型、活跃猎物的明显偏好。

蝌蚪为杂食性,摄食动植物来源的有机碎屑,在植物性食物丰富时更偏向摄食植物成分。

威胁

普通欧芹蛙生存的主要威胁仍是栖息地和繁殖地的持续丧失与破碎化,主要由城市化、土地开垦、水道改造和污染等人类活动造成。

因此,识别并保护最后适宜的生境,并对现有种群持续监测至关重要。

天敌包括水生蛇类——如草蛇( Natrix helvetica )及其他游蛇属成员——夜行猛禽,尤其是野猪和外来鱼类对蝌蚪的捕食。

突发干旱是蝌蚪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还包括与绿蛙( Pelophylax kl. esculentus Pelophylax kurtmuelleri Pelophylax lessonae )蝌蚪的竞争,后者在小型临时水体中往往更具攻击性。

特殊性

受到干扰时,普通欧芹蛙会分泌带有强烈大蒜气味的皮肤分泌物,推测可有效驱避多种捕食者——这一防御机制与其他原始无尾类如欧洲掘足蟾(Pelobates fuscus)相似。

该物种属于无尾目中较为古老的进化分支,在意大利两栖动物中独具垂直瞳孔(除伊苏布里克斯掘足蟾Pelobates insubricus外),而非圆形或水平瞳孔。

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其分泌物对人类具有临床相关的神经毒性或心脏毒性;但由于其特殊气味,仍建议谨慎接触,避免与黏膜或眼睛直接接触。

致谢

📝 Fabio Rambaudi, Matteo Graglia, Luca Lamagni
📷Matteo Graglia, Valerio Lo Presti
🙏 Acknowledgements